关于高中经历作文4篇
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作文是由文字组成,经过人的思想考虑,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经历作文5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从小到大,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尴尬的事件发生,我今天就来讲讲我尴尬事件之一。
有一天,我和表姐一起去买东西。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和我的同学长得差不多,就叫那个同学的名字。那个人回过头,我看看不是,就故意让表姐当我同学。事后我跟表姐解释在买东西时发生的一切,表姐听后哈哈大笑。我说:“你还笑我,哼,不跟你好了。”但表姐还在那里笑,我一下子脸红了,好似红苹果。后来表姐停下小对我说:“每个人都回闹出尴尬事件来的,没有关系的啦。”
以后,我还经常闹出许多的尴尬事件来。每次我也会想办法解决。
高三,龙骨涧,臧克家故居。这三个名词似乎在我们开学的时候就被联系在了一起,从开学第一天就很期待这次远足。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,期盼一点一点加深着。日子最终也到了这一天,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
清晨,外面依旧是漆黑一片,同学们站好队,在国旗台下开着会。而远处一个人在身边两个人的搀扶下静静地站在远处的台阶上,黑暗中,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惆怅,而那个被人搀扶着的人就是我,听着大会的内容,真的很想成为这远足大军中的一员,真的很想很想。可是我的脚伤却注定了这次经历我必然不能经历。羡慕。惆怅,悔恨在我心里泛滥开来,好苦,好涩……
最终,同学们还是兴高采烈地走了,而我的心,也跟随着同学们的脚步走了。
喜欢那种和好友们一起共患难的感受,相信患难会见真情,热爱春季踏青的感受,可这一切,现在真的就仅剩喜欢,相信热爱了。只能在大脑中想象着同学们在这长达60华里的旅途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。
整整一天,我都 处于一种极度孤独的境地。今日的校园,失去了昔日的活泼气息,只是偶尔见到那么几个慢慢悠悠行走的同学,很想效仿他们。但,脚,又是脚!若当时我不那么着急,也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后悔,无聊了,脑海中无数遍地重放着受伤的那一幕。
坐在地上看蓝天,想像着远足中的一切,心里不住地喊着:加油!加油!蓝蓝的天空,暧暧的风,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笑脸,似乎嗅到了汗液的味道,同学们,坚持住。
终于挨到了下午3点钟,同学们已经陆续地回来了。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,等待着勇士们的归来。”啊,终于回来了”抬头看去,是班里那位黑瘦的男生,可是现在他竟变黑了许多,瘦了许多!他傻傻地冲我笑着:“幸亏你没去,不然你就累死了,别羡慕,等你脚好了,我们大不了再陪你去一趟,舍命陪君子!”说着便用手拍了拍自己瘦弱的胸膛。“好”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。
同学们走到门口正好听到这番对白,也哈哈大笑着说:“对,舍命陪君子!”我笑了,笑出两眶泪,是幸福的泪,在他们疲惫的脸上,我分明看到了有幸福在闪耀。
是啊,一句舍命陪君子抹去了我心中所有的遗憾,一句舍命陪君子让我感受到了幸福。是啊,舍命陪君子!
一场未经历的经历,让我懂得了朋友的心,一生永远一起走,一场未经历的经历,让我收获了幸福,朋友们的真情,一场未经历的经历,朋友们的真情抹去了心中的那一丝遗憾。
未经历的,经历。
“经历“,人人都有。”历“字本身就是人人都有的状态。古字“歷”,上为“日光照耀下的树林”,下为“人的脚“。表示“人在树林中穿行”的样子——造字的古人们都这样做过,而历代芸芸众生也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人生经历。然而其中有些人自得其乐,回味无穷;也有些人一生碌碌空虚而无所牵托,令人叹惋。所以,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充实呢?
把目光投向爱琴海之滨,两个身着素袍的人在阳光下的树林中穿行,他们可以给我们答案——相传苏格拉底与拉各斯相约共访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。于是二人分头出发,待会合时才发现,那山根本不存在。拉各斯一路只顾风尘仆仆,此时只是叹息。而苏格拉底却没什么遗憾的:“我这一路看够了美好的风景啊!”
苏格拉底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,因为它有一种“经历的主体意识”。他知道人生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目标,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同样珍贵,甚至更加值得品味。而且他还主动践行这种理念,注重关注自己的人生经历。比起漠视自身经历的拉各斯而言,自然收获更多。
充分理解人生经历的意义,并努力主动去探寻、去铭记自己的经历,这种态度,我称之为“经历的自觉”。它能使我们主动的、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,从而使生活变得充实。
仅仅有“经历的自觉”是不够的,我们还应去听听朱熹爽朗的笑声。昔日朱子与陆九渊会于溪山,他手指周遭景色,又指指彼此二人,朗声笑道:“自有宇宙以来,已有此溪山,还复有此嘉客否?”这句话每每读来,皆如朝圣般震撼。朱子的生命太丰沛,文化人格太高大,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,他和他身边人正经历的就是“最好的时代”。其实这种气度并非他二人专利,且看北宋嘉佑二年进士科——考官,欧阳修;进士,张载、曾巩、程颐、程颢、苏洵、苏轼——如此多的文化名人汇于一时,给了他们丰富彼此人生经历的绝妙舞台,赋予他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自信,也便造就了专属于宋代的理性哲学的光辉。
我辈文化人格虽然尚难以望先贤项背,但我们是否也能对身边正在经历的事物投以最真实的目光?我们是否也可以用“最好的时代”来衡量我们正经历的一切?因为这样,我们便可主动对自己面前的人、手边的事抱有一种“温情”与“敬意”。我们的经历,也会因为我们主观上的重视而变得弥足珍贵。充分相信自己一切经历的价值,并始终以正面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和周遭的人、事、物,这种态度我称之为“经历的自信”。它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享受经历,回味经历。
经历的自觉,经历的自信,这两种的两种态度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:一种经历见证一种成长。只要我们主观上愿意接受我们的经历,它们便终将幻化为人生最宝贵的.财富。
去经历吧!自觉一点,自信一点,就够了。
金庸先生曾在《天龙八部》中阿朱之死与《笑傲江湖》中岳灵珊之死处大挥笔墨,极力写萧峰与令狐冲之哀痛绝望,其言辞激烈,令观者情难自禁,哀恸不绝。但直至他晚年丧子,金庸先生才终于说:“今日才知,人生之大悲处,是无言,无泪的。”
经历,是获得意识的前提条件,是跟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审视,情感联结的确认。我们常说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便是因为各地风土世俗不同,其人亦经历各异。北人豪壮,因其目及乃辽阔草原、苍茫戈壁,所饮乃腥膻畜奶,辛烈烧酒,所呼乃悠然长调、铿锵马哨;南人温良,因其身处绿水环绕、晓风残月之地,所听所言乃吴侬软语,粉红香玉之调,其意蕴柔和,不言而喻。
如果说不同地域之风物不同使得异乡人经历不同,性格各异,那么一个人在悠长岁月中所经历的跌宕起伏,则能凝结成生命的真实。杨绛先生的《我们仨》写在女儿与丈夫相继离世之后,先生曾经那要“挣破胸膛的千百片灵魂的碎片“在人生之大苦痛的洗涤下,淘澄为安然温和的人生态度。于是杨先生才能面带笑意的平静说出:“我不与谁争,与谁争我都不屑,我的双手,烤着生命之火取暖,火熄了,我也该走了。”望向她目中的安宁平和,纯净如婴儿,明洁若赤子,但有谁敢说自己没有看到她眼睛深处的深情,没有看到那唯经历之人才能沉淀而成的岁月礼赞呢?
“经历“是人生的基础,但“经历”由于人的选择,性格不同,又会燃烧不同的生命之火。生逢乱世,大厦将倾,有人冷眼旁观,一有人振臂疾呼。庄子早早地逃开了,在诸侯稍起,征伐不断之时,他抱病臂而观,濠梁观鱼,蜗角观人。他将自己从乱世中抽离出来,转而观察细微平常的自然之物。他嘲笑世人争夺权力与利益,如同蜗角上的小国交战,殊不知自己才是自然界所宵小不屑之物。在动荡中,庄子选择避世,将热血以冷面遮掩,将古道热肠以讥刺冷言伪装。但同样呼吸着战火空气,同样深受生死切肤之痛的孟子,却始终奔忙于各国,推广自己的理想。他甚至绝望地不再要求君主听从于他,而只求能让君王得知他的政见。“虽千万人而吾往矣”,捍卫自己的理想,所以被后人认为“迂远而阔于事情”,但他却以满腔激情,以浩然正气,为后人留下最珍贵、最庄重的理想。同为乱世狂生,庄子与孟子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,虽植根于类似的“经历”,却在生长中走向不同的方向。
“经历”,是一个人作出人生判断的基础,但并非对人生长轨迹的唯一限定。“经历“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决策信息,但如何让经历沉淀,坐实为生命意义,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追求,如同少儿难作悲凉之语,而老妪南怀激动之情,一步一个脚印的体验才能承受不同的生命阶段。
里尔克曾说:“如果春天要来,大地将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。”我们怎能不拥抱”经历“呢?
文档为doc格式